中国检察官

推荐文章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困境与破解
    王志民 张 纳 张亚峰
    2024(5):59-61.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我国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制度,赋予了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但在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受案范围模糊、起诉主体范围与顺位不明确、诉讼请求适用不完善等。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合理拓宽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检察机关应当积极能动履职,高质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案件办理中合理探索适用惩罚性赔偿等诉讼请求。
    2  检察环节行刑反向衔接类型化规则建构
    李 勇 丁亚男
    2024(5):51-54.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行政犯从属性、独立性原理以及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奠定了行刑反向衔接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可按照刑事责任型、线索移送型、合规不起诉型三种类型建构反向衔接规则。刑事责任型的衔接性质上属于非刑罚化的刑事责任实现,检察机关应对行政处罚提出具体意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主导实质性审查,行政检察部门承担程序性审查、协调归口以及后续跟踪落实职能。线索移送型的衔接本质上是行政违法线索移送,是否以及如何给予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决定,检察机关可以监督但不干预行政处罚裁量,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对线索作形式审查,行政检察部门实质审查并开展监督。合规不起诉型的衔接本质目的是实现合规从宽互认和接续监管,检察机关对如何从宽处罚应提出具体意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主导实质审查,行政检察部门承担形式审查和跟踪监督。
    3  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质效提升实证研究
    金 石 李一弘 朱晓娟
    2024(5):47-50.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民事虚假诉讼是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较为突出问题,其对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检察机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净化诉讼环境,常态化开展虚假诉讼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基于诸多主客观原因,在工作开展中还存在案件线索获取与甄别难、依职权的类案监督多局限于传统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外部监督合力未形成等问题。为了提升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质效,需要进一步健全线索发现核查机制,强化调查核实制度建设,形成虚假诉讼打击合力,提升检察人员监督能力,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
    4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民事检察监督现状及进路分析
    赵多丽娜 张勇利
    2024(5):43-46.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依托民事检察职能主动参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高质效办理了一批民事检察监督案件。该批案件具有地域性差异、多样化、开拓性等基本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案源不足、民事检察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亟需检察机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监督意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升履职能力等,做实做足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检察监督工作。
    5  关于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思考
    李学东 鄢 静 张 瑜
    2024(5):39-42.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是对贿赂犯罪的源头治理。行贿罪虽与受贿罪是对合犯,但在司法实践中查办的数量远远小于受贿罪,二者认定相关刑事责任时存在不同的构成要件,即是否要求“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差异,是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刑法修正案(十二)》进一步明确对一些严重行贿情形加大刑事追责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行贿惩处偏弱的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如何准确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一定困惑,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刑法设置该要件之理由亦有其他解决路径,故可探索取消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同时,可从完善维权途径、准确适用法律、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等方面消除该要件取消带来的不利影响。
    6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中推进假释制度适用的路径
    凃 岚 付 颖
    2024(5):27-30.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我国假释适用率整体较低。社区矫正工作中,假释罪犯调查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难以保证、监管矫正不到位等因素会对假释的适用造成影响。当前形势下推进假释制度适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及规范社区矫 正工作,改进调查评估工作,完善衔接配合机制。依法对假释案件办理实行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检察监督职能,加强对假释罪犯社区调查评估的监督,通过将日常监督与巡回检察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法律监督效果、加强部门间衔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假释制度推进适用带来更多空间。
    7  涉案企业合规检察建议的适用与优化
    李小东
    2024(5):19-22.
    [摘要](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在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简式合规”与“范式合规”两种合规模式。合规检察建议具有节约成本、灵活简便等优势,是开展“简式合规”的主要手段。但涉案企业合规检察建议还存在质量不高、落实不严、刚性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当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引入专家“外脑”、加强对下指 导等方式切实提高涉案企业合规检察建议质量,通过把握检察建议制发时机、加强跟踪监督、强化行刑衔接等方式增强建议整改落实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涉案企业合规检察建议配套运行机制,以充分发挥涉案企业合规检察建议的价值。
    8  检察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规制问题探析
    徐光岩
    2024(5):3-6.
    [摘要](3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日益凸显,自由裁量权加大。当前, 受改革、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刑事自由裁量权运行体系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权力行使中亦存在对裁量因素把握不准、能动性不足、同案不同处理等不规范问题以及可能被围猎、腐蚀的廉政风险,需从加强理念与能力建设、明晰权力清单、制定规范化办案指引、发挥案例指导作用、强化业务管理、构建办案公开常态化机制等方面对刑事自由裁量权施以有效规制。
    9  检察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的思考
    李天昊
    2024(1):73-76.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培训课程是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要始终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本在“政治”,要在“着眼”,在严格遵循政治要求的基础上,对政治理论、政策主张进行论证阐 释,实现坚定理想信念、服务工作大局、传递为民价值、培育职业精神的目标。培训课程“从政治上着眼”选题是基础,研发是核心,教法是关键。选题要根据党的政治要求、检察业务需求和培训调研诉求进行选题,做到即时、应时、实时。研发要严守精准性、形成体系性、体现深刻性、遵循务实性。教法要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和引导力。
    10  行政检察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及建议
    刘 浩 李亚平 郑 璇
    2024(1):57-60.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法治要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以法治的确定性促经济之“稳”。行政检察在涉企案件的处理中,具有更亲和地向社会传导营商环境政策走向的优势和责任,与各类市场主体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同时也 存在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大数据赋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内外联动不顺畅、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建议在行政检察监督职能上对接市场主体的法治需求,深化大数据应用,全方位搭建安商惠企服务平台,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优质检察产品。
    11  “法庭之友”制度的探究与启示
    阮建华
    2024(1):29-32.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以规范人的社会活动为目的的法律与以追求人的真善美为目标的文学,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文学视域中的“法庭之友”制度,深刻揭示法律不是“本本中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法庭之友”制度 进入到司法环节并适用于个案诉讼程序,对促进公正司法、提高司法民主具有重要价值。“法庭之友”制度在价值取向、制度模式、诉讼地位上与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具有共同性,但两者在参与主体、论证内容、提请程序上存在差异性。可通过借鉴“法庭之友”制度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建构规范中国专家法律意见制度。
    12  以调研评估工作助推基层检察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赵艺林
    2024(1):21-24.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023 年以来,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检察院结合主题教育,对所辖 6 个基层检察院开展了以“聚焦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为主题的调研评估,找准了政治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数字化建设、作风建设 等制约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从理念转变、工作落实、能力提升、规范管理、动能培育、纪律作风六个方面,明确了推进基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13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轻罪治理的系统思考
    吴春妹 贾晓文 李静雯
    2024(1):3-7.
    [摘要](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轻罪案件具有案小人不少、案小事不小的特点,与重罪治理相比,轻罪治理更需要注重一体化思维,融合实体与程序、法律与政策、立法司法与执法为一体。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 不断研究和探索,通过妥当立法、能动司法、严格执法、诉源治理,将治罪与治理并重,协同构建中国特色的轻罪治理体系,以轻罪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  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监控工作的检视
    申国军
    2023(23):58-61.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案件流程监控是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相统一、监督功能与指引功能相统一、办案质量与办案效率相统一等特征。案件流程监控是以过程控制提升工作效益的必然要求、是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案件管理科学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流程监控的理念,提升流程监控实质化、智能化、刚性化、专业化等水平。
    15  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及其纾解
    葛 迪 刘鹏 闵晶晶 贾泽涛 程颖 胡海军
    2023(23):50-53.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自立案制改革实施以来,立案登记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案难仍然困扰诉讼实践,表现为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占比不高、环境公益诉讼总量占比较低、法院对环境公益诉讼并非起诉就受理仍需进行实质审查。其原因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限制严格、缺乏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激励以及部分地方势力因素的干扰。可以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立案标准的改造、扩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范围、合理设置立案标准、构建起诉激励机制并加强公众环境资源保护的法治意识,从而探寻环境公益诉讼立案难的纾解进路。
    16  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及破解
    王新建
    2023(23):15-18.
    [摘要](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工作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检察侦查工作的现代化。当前,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建设面临内力不聚合、外力不协调的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机构机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以及推进检察机关管辖案件的侦 查、机动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融合发展凝聚检察侦查系统内部力量;通过融入司法领域体系化反腐败工作格 局、打造立体式社会协作体系、构建数字化检察侦查信息情报系统增强检察侦查系统外部动能,从而推进检察侦查工作现代化发展。
    17  财产混同情形下股东占有或挪用公司财产行为的司法认定
    刘全芹 李艳波 贺亚宁
    2023(23):11-14.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一人公司的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往往难以区分,财产发生混同时,股东是否构成刑事犯罪,刑法理论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在财产混同情形下股东占有或挪用公司财产的行为并未侵犯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客体;财产无法区分的情况下也无法认定股东占有或挪用的财产系公司财产,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因此股东利用其特定身份占有、挪用混同财产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可以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民事法律关系调整。
    18  基层检察信访工作体系的完善
    张 春
    2023(23):3-6.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做好新时代检察信访工作,对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基层检察信访工作的现状是信访数量处于高位、工作程序趋于规范、矛盾化解更加多元,但同时也面临着信访接待效果差、办理效率低、矛盾息诉难、工作要求高等挑战。基层检察机关通过数字赋能、创新机制、亲民解访,构建法治化标准化的信访工作体系,既是推进信访矛盾源头化解的有力举措,也是检察机关加快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19  优秀检察建议制发与落实的实践启示
    米 蓓
    2023(21):69-72.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应当在促进社会治理、服务保障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中发挥着积极作 用。优秀检察建议应当服务国家大局,聚焦群众关切;立足监督职责,必要审慎合法;制发程序规范,文书质量上乘;配合监督促联动,落实效果显著;持续深入落实,辐射效应彰显。各级检察机关应当对标优秀检察建议,深化调查核实,强化督促落实,推动检察建议从“办理”向“办复”转变,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优质的检察助力。
    20  检察机关对新业态劳动者支持起诉论
    朱卫明 冯庆俊 滕艳军
    2023(21):47-49.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也催生了新业态劳动者的出现,该群体相对于互联网平台公司较为弱势,检察机关可启动支持起诉程序予以倾斜保护,针对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的复杂性,检察机关可从新业态劳动者的起诉条件、与平台公司从属性以及双方的合意性三方面作实质审查,准确支持起诉。同时,检察机关对在办理新业态劳动者支持起诉案件中发现的问题,可做分析研究推动新业态社会综合治理。
    21  体系解释视角下国有公司人员渎职犯罪相关问题分析
    潘德峰 付继博
    2023(21):27-30.
    [摘要](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司法实践中,国有公司人员渎职犯罪在主体职责、客观要件、犯罪结果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争议产生的根源在于相关罪名在刑法体系中定位不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回应,但也尚未解决非委托类董事、经理的渎职问题。故应增设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渎职犯罪一节, 将刑法第 165 条至 169 条纳入其中,将第 168 条作为该节的一般性罪名。同时,对 167 条、168 条增设第 2 款, 将主体范围扩至非委托类的董事、经理。以专门司法解释解决相关罪名的独特性问题,对于一般性问题可参照第九章渎职犯罪法律适用规则。
    22  重罪案件企业合规二元化处理的实践探索
    王 勇
    2023(21):19-22.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重罪案件企业合规二元化处理是贯彻落实最高检进一步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部署要求的有益探索, 既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也是真正实现企业合规价值之需要。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上,对个人与单位责任分离处理以及对重罪案件涉案主体作从宽处理均具有充分法律依据。企业合规二元化处理应严格限缩适用范围,建立规范完整的评估、整改监督、廉政风险防范以及合规结果互认等机制,实现惩罚犯罪与制裁过错的分层分类治理。
    23  破解“同体监督”难探索网上异地交叉质量评查
    丁铁梅 莫孙华 刘颖魁 董延伟 张定一
    2023(21):3-6.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案件质量评查是强化检察权运行内部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郑州市检察机关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价值追求,针对同体监督“不敢评、不能评、不愿评”难 题,在强机制破旧疾增质效上开展深入探索,通过设置多层次评查标准、多维度组织制度、可追溯评查流程、可评价人才体系、问题多元化处理,构建案件质量评查在司法实践中的优化和升级路径,为全国检察机关提升内部监督质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4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申国军
    2023(19):68-72.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架构的有效补充,是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质效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中国检察特色。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监督主体方面具有独立性,在监督对象方面具有广泛性,在监督方式方面具有多样性,在监督意见效力方面具有约束性。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实质化做好人民监督员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宣传推广、推进专门立法等。
    25  生态环境公益检察听证形式化问题检视与完善探析
    刘显鹏 孙心锐 詹爱军
    2023(19):52-55.
    [摘要](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在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适用听证机制,旨在通过公众的实质参与推进程序的公正运行,通过调查的切实开展提升救济的实际效果。为优化和改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公益检察听证机制,须从公众参与度的提升、程序设计的充实和资源配置的加强等方面予以着力,推进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协调主持人选任与听证员选取,充实会前阅卷与会中议程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与参会方式。
    26  非法经营罪法律适用问题及思考
    唐承佑 宋教德
    2023(19):26-29.
    [摘要](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非法经营罪作为当前高发犯罪,既有社会发展与综合治理之间冲突的因素,也有该罪本身具有兜底属性的原因。当前入罪过程中还存在着以社会危害性入罪、行刑衔接不畅、保护法益不确定等问题,在具体法律适用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对行为目的的判断、加强行刑衔接、明确保护法益、进行常识判断等方法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以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27  检察机关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实践
    张克晓
    2023(19):18-21.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服务中心大局工作、履行法律监督责任、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形成“三个结合”工作理念,引领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在“三个结合”理念指引下,构建了以规范保障、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多元协作为内容的工作机制,找到了一条契合自身实际的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路径。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背景下,开发区检察院应以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合规建设为重点领域,基于对以往实践的自我省察,进一步优化办案方式,持续为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服务。
    28  新时代行政检察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路
    张相军
    2023(19):3-7.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行政检察工作,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蹄疾步稳,已经进入深水区, 检察机关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行政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既要切实履行传统的行政诉讼监督职能,又要统筹推进行刑反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在具体工作举措上,聚焦党中央重大部署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以专项活动为抓手促进行业治理、系统治理;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行政”+“检察”沟通协调机制,将行政检察纳入法治政 府建设推进机制中予以落实;建立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数据互联互通,等等。在以上具体工作的落实中,检察机关不断为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29  简易听证的实践探索
    杨军伟
    2023(17):66-70.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简易听证是检察听证的创新发展,是对案件事实较为清楚,法律适用争议不大,而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矛盾突出的案件的审查方式。其具有审批快捷、程序简易、结案高效、办案直接、形式灵活、成本经济的特点。实践中亟需厘清简易听证是否需要审批、准备时长、参加人数、办案职责分工、风险研判、原承办人是否参加、当事人中途退席、目标的确定、效果的检验及司法救助案件是否适用等十方面注意事项,随着实践的深入,简易听证应进一步在工作规范、配套机制、听证员队伍建设及系统培训方面进行完善。
    30  行政检察公开听证实证分析 ——以J省2022年以来的听证案件为样本
    曹 琼 龚 霞 张立新
    2023(17):50-53.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行政检察公开听证是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精准监督、争议化解的有力方式,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制度机制供给不足的问题。《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作为一般规定,缺乏对于应当听证情形、听证参加人、评议意见公开发表、合并听证、简易听证等重要问题的细化规定,实践中对具体条文的适用亦存在不同观点。须结合办案听证实际,对系列关键性问题进行细化研究,提出制度机制完善建议。
    31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实践与完善
    王振友 马新宇 宋佳萌
    2023(17):42-45.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支持起诉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对社会干预制度的修正和对当事人诉权平等的保障。检察机关进行支持起诉是社会干预制度的要求,是检察机关进行法律监督的要求,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要求。实践中支持起诉数量增加,最高检也发布了工作指引,却依然存在司法实务中操作不统一的问题,应当深入理解支持起诉制度中检察机关的地位,不断完善案件范围、程序和制度衔接,更好开展支持起诉工作。
    32  检察一体融合履职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探析
    恽爱民
    2023(17):19-22.
    [摘要](3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司法保障是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由之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更加强调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利、兼顾秩序与效率、包容审慎的监管,也要求更有效的法律监督保障。当前,检察履职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着理念转变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整体效应不够等问题。检察一体融合履职,树立双向保护理念,深化执法司法协同,可以适应当前复合型涉诉形态、执法司法综合化改革的要求,提升涉诉纠纷化解效率,实现对营商环境全链条、全周期的司法保障。
    33  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犯罪刑民责任的衔接困境与协同路径
    鲍 键 陈轶群
    2023(17):3-6.
    [摘要](6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46条规定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需承担民事责任,但关联犯罪财产性判项中基本不包含责令退赔的内容,此类案件也不属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刑事诉讼对被害人民事权利救济不足,造成被害人选择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刑民并行”模式易造成司法资源反复消耗及程序空转,且不利于众多被害人的平等保护。司法机关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不应囿于刑民二元的惯性思维,可在法秩序统一理念下,灵活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统筹协调刑民责任,协同发挥两种责任的功能作用,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
    34  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监管缺失及治理方案
    阙福亮 洪婧媛
    2023(15):48-51.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之后,案件应当由执行机关管理,还是由申请执行人管理,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没有规定。由此导致案件监管缺失问题突出,对司法公信力和行政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并致使国有财产出现隐性流失。在地方治理层面,检察机关宜对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闭环监督制度机制。在国家治理层面,检察机关应完善行政非诉执行法律制度及司法解释制度。
    35  能动履职视角下民事检察和解制度司法实务研究
    孙祎霖 张晨辉
    2023(15):40-43.
    [摘要](3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最高检提出的做强民事检察、不断强化精准监督的理念要求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办案,而是要更多地承担释法说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司法职能。民事检察和解,正是检察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柔性手段努力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生动体现。现阶段,民事检察和解制度面临法律规则不完善、效力与救济不足等困境。在明确民事检察和解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及具体程序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这一制度,确保民事检察和解效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获得感。
    36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现代化探索   ——以山东省平邑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 社区矫正官”机制为例
    陈玉伟 张 宇
    2023(15):32-35.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现代化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区矫正检察仍面临监督理念落后、监督内容表面、监督方式缺乏实效等问题。山东省平邑县人民检察院探索实施“检察官+社区矫正官”机制,通过开展主动监督、同步监督、个性化监督、实质监督等方式,把检察监督职责嵌入社区矫正全过程,有利于推进监督理念、监督方式、监督能力、监督机制现代化发展。
    37  流域综合治理下的检察协作研究
    乔长松
    2023(15):23-27.
    [摘要](1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流域综合治理下的检察协作,必须着力应对和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协作主体不全、协作制度宽泛、协作缺乏监督、协作反馈不够等问题,以健全协作主体,完善协作制度、强化协作监督,注重协作反馈等举措,推动和保障流域综合治理下检察协作工作持续向纵深迈进。
    38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不移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徐向春
    2023(15):3-7.
    [摘要](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开展信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将信访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确保合法合理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得到合法合理的解决,引导群众逐步树立依法信访的法治理念。
    39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难点问题及立法建议
    石 娟 潘基俊
    2023(13):58-61.
    [摘要](4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近三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案件3万余件,较为集中地展现了检察机关开展诉源治理的成果。但化解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进一步凸显出当前实质性化解的内涵尚不够明晰,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职能、定位和效力尚需立法明确。建议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法定职权,明确规定化解文书的效力,以及建立行政机关履行化解协议后的责任豁免制度。
    40  诉权平等视阈下的民事支持起诉完善   ——以 B 市 842 起案例为样本
    王惠芳 谢 禅
    2023(13):50-53.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的法理基础和现实意义,可以归结为维护社会特殊群体民事诉权的实质平等。通过对B市2019年至2022年受理的842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分析发现,该类案件近年来办案数量迅速增长,在被支持的对象方面坚持了扶弱的原则,案件全部一审终审,保障了诉权的实质平等,有效维护了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发现,检察机关对职能定位理解不清,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办倾向,同时存在办案结构不均衡、小额诉讼适用偏少、与其他机关和单位的衔接不足的问题。建议检察机关今后更好地坚持有限介入原则、统一办案标准,进一步优化办案结构、拓展受理范围,探索“支持起诉+小额诉讼”的办案模式,构建多层级的权益保护体系。
    41  刑事追诉时效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张 宇 梅贵友
    2023(13):31-34.
    [摘要](4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当前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对刑事追诉时效的有关规定还存在模糊地带,实务界对此规定在认识和适用上存在偏差,时效制度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对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归纳提炼,针对个案中出现的刑事追诉时效适用“从旧”或“从新”、刑事立案的认定、时效的延长制度中逃避侦查、被害人控告的认定等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更符合实践操作的做法,以期达到用好和用足追诉时效追究犯罪的效果,有效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
    42  网络治理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类型化探析
    宋红伟
    2023(13):23-26.
    [摘要](9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开展网络治理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是重要途径。最高检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的意见》,为厘清网络治理领域公益诉讼的内涵外延提供了直接依据。在加强最高检意见贯彻落实的同时,结合实践探索,也要看到网络治理领域公益诉讼的特点及难点,包括网络侵害的跨域性特点带来的管辖争议问题、网络侵害交织叠加的特点带来的专业化不足的问题、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调查核实手段的挑战问题等。检察机关有必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地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探索网络治理领域公益诉讼集中管辖,着力提升专业化建设水平及技术支撑能力,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网络法治中的独特作用。
    43  抓实融为一体的政治和业务建设 推动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苗生明
    2023(13):3-8.
    [摘要](9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有机统一,须臾不可分离。新征程上,满足人民群众新的更高期待、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党的检察事业发展,刑事检察承担着更重责任。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正确认识政治与业务建设的本质要求、时代意义和有机统一关系,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现象,坚持把党建放在检察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44  如何组织开展简易听证
    杨军伟
    2023(11):71-76.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简易听证是控申检察部门能动履职的创新举措,目前已逐渐拓展至各类检察办案,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但从各地实践来看,对如何组织开展简易听证,认识不一、做法不一,从而严重影响简易听证功能价值的发挥,因此需要对简易听证遵循的组织原则、听证案件类型、不宜开展听证的案件例外、听证的功能即所要达到的目标、承办人能力素养及简易听证必备的七个阶段等问题展开全面深入剖析研究,切实发挥简易听证在提高检察办案质效、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5  对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回复函的认识
    朱 怡
    2023(11):63-66.
    [摘要](4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中,行政机关收到检察机关的诉前检察建议后,应当予以回复。实践中,回复大多采用“函”这种公文类型。回复函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回复函的质量不高、统一性不强、审查不规范等现象,间接影响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效果。重视和研究行政机关回复函,有助于提高行政公益诉讼的专业化水平,建议从其基本定位、构成要素入手加以研究,构建回复函审查判断的方法体系。
    46  民事复查制度的检视与规范
    赵 辉 常 远
    2023(11):47-50.
    [摘要](10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在司法解释层面确立了复查制度。复查具有确保个案准确的实体价值和实现内部监督的程序价值,但全面理解复查还需从公权监督和私权救济兼顾角度出发,检视梳理复查所涉及的内部监督与诉讼制度、上抗下与同级监督、证明标准和事实认定、司法终局与权利恣意、制度设计与现实运行等方面的关系,并基于此规范复查的启动、标准、初核等,加强其与相关内外部工作机制的衔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复查的功效。
    47  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走私的行为类型和责任认定
    叶良芳
    2023(11):30-34.
    [摘要](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当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享受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这一政策却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以实施走私逃税行为。从行为类型来看,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走私行为主要有刷单型、低报价格型、伪报贸易性质型三种模式。实践中,对于低报价格型和伪报贸易性质型两种模式在定性上并无疑难,但对于刷单型模式的行为定性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对此,可以从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两个层面证成其构成走私犯罪:从客观要件考察,二次刷单实质上是将一般贸易伪装成跨境电商贸易;从主观要件考察,行为人是意图享受不应当享受的跨境电商的税收减免优惠。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中的参与主体都有可能成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正犯或共犯。在共同犯罪形态中,应基于具体案情和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准确认定其责任。
    48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2023(11):3-7.
    [摘要](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是保障未成年人获得妥善监护的重要措施。以检察机关为代表的实务部门开展了大量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实践探索,但目前仍存在监护监督主体权责不明确,监督内容有待完善,监督方式整合度不够,监督流程需细化,配套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等问题。建立中国特色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厘清监护监督部门权责,构建司法监督、政府兜底、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横向协作体系;完善工作流程,健全轻重有别的干预措施,构建贯穿监护人选任、履职、干预、追责全过程的纵向监督链条,形成未成年人监护保护闭环。
    49  做优刑事申诉公开听证工作探析
    郑小鹏
    2023(03):73-76.
    [摘要](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司法不仅要公正,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正。刑事申诉公开听证能够让申诉人及其代理人充分表达诉求,听证各方也能够陈述并发表听证意见,这种公开审查的方式就实现了“看得见”的运行过程,有利于实质性化解争议,具有息诉罢访的作用。但是,在刑事申诉案件的组织、实施中,也仍然存在诸如判断“争议较大”困难、听证组织不充分等情况,此时组织听证的检察机关要基于刑事申诉公开听证的目的,选择听证案件、加强有效沟通、全面研究案情等,才能实现做优刑事申诉公开听证,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
    50  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实务困境及对策
    叶俊涛 范亚蒙 陈 颖
    2023(03):57-60.
    [摘要](7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近年来,行政非诉案件在行政案件中的占比逐渐加大,但是由于执行主体不明、执行程序不明、配套措施不全、执法能力不够等问题,违法占用土地与强制执行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产生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风险。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国土资源领域行政非诉执行难的原因及检察监督面临的难题,并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三方面提出加强行政非诉执行的对策,为基层大量非诉执行案件的“程序空转”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以期实质性化解国土资源领域矛盾纠纷,更好做实行政检察监督。
    51  民法典实施与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机制
    滕艳军 刘丽娜
    2023(03):48-52.
    [摘要](7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指向同类案件和同类问题两个维度。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类案监督的功能应当定位于纠错、预防和诉源治理,并通过明确类案监督的判断规则,制定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指引,构建类案精准监督模型和“质效导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检察大数据平台,完善类案监督考评机制,不断提升民事检察类案监督质效。
    52  刑事诉讼中翻译问题的若干思考
    阮建华
    2023(03):27-30.
    [摘要](3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从刑事诉讼的视角来看,法律翻译指的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涉及的翻译活动,是涉外因素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刑事诉讼环节的具体体现。法律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种类的单纯转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解释活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翻译,既要符合准确性与精确性、同一性与一致性、清晰性与简明性的原则要求,还要确保翻译文本能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使用,保障刑事证据的可采性。要严格翻译人员的准入资质,建立翻译人员的追责机制,保障被追诉人的权利救济,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翻译制度。
    53  发挥刑事检察职能 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谢成筠
    2023(03):3-6.
    [摘要](9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我国刑事犯罪态势的变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发挥好刑事检察职能,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刑事检察赤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出发,可以发现甚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办案思维固化、依复性司法功能履行不充分、"四大检察"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应聚焦更新刑事检察司法理念,激发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横向一体化提升刑事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质效,进一步深化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为推动和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
    54  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题范围的完善与思考
    张 杰
    2023(01):73-76.
    [摘要](7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委会议题范围包括议案和议事两大类。检委会议案应当准确把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范围,把握提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提请抗诉、作出不起诉决定等几类特殊案件的涵义。议事则应当准确区分检委会与觉组会、检察长办公会的区别,实现“四大检察”议题范围全面协调充分。据实践调研,检委会议题范围把握仍存在重议案轻议事、议案范围不明、议事效果不彰、议题设计不准等问题,应予重视纠正。
    55  更好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效能 贡献跨区划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 “中国方案”
    胡卫列 吕洪涛 刘家璞
    2023(01):66-69.
    [摘要](7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万峰湖专案”的成功办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效能的又一个真实写照,为破解“公地悲剧”贡献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通过对该专案办案背景、办案重点难点和办案影响进行深入解读,深刻阐释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以期对检察机关今后办理相关跨区域生态环境案提供有益借鉴。
    56  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法治化分析
    王 勇 高鹏志
    2023(01):59-62.
    [摘要](3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助推国家法治进程的重大举措。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已经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规定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但因缺乏法律直接规定,法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应主要从有限范围内监督、实行案件化办理、完成基本制度构造等方面,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供基本法治化保障,以便深入推进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为后续立法提供有力支撑。
    57  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运行难题及对策
    杨耀明 张 力
    2023(01):27-30.
    [摘要](7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T市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运行实践显示,近年来侦查监督整体成效较好,但仍存在检警关系不均衡、监督机制运行不畅、监督刚性不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发挥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要构建检察机关主导的新型检警关系,完善引导侦查机制,增强监督刚性、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作用,健全保障机制。
    58  新时代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的实践与完善
    田向红
    2023(01):3-6.
    [摘要](3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党的二十大赋予检察工作更重的时代使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作为首批跨行政区划检察院改革试点院,历经8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跨""特""专"特点鲜明的跨行政区划检察案件管辖体系。在形成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北京模式”的同时,面临办案量有待提升、诉讼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益诉讼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瓶颈。只有通过坚持改革初衷,紧紧围绕"跨区划""特殊性""专业化""体系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司法管辖范围,才能突破现实瓶颈,推动新时代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深化破局。
    59  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运行及完善建言
    王玄玮 李静怡
    2023(9):67-70.
    [摘要](8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已初步形成规则体系,发挥了一定的积极效果。然而在实践中该制度尚未形成常态化运行模式,仍存在调查核实阶段主体职责范围不明、审议评议阶段惩戒范围存在争议以及决定处理阶段信息公开不足等问题。建议厘清司法责任与纪律责任、瑕疵责任等相关概念之间的界限,明确调查主体,细化惩戒范围,促进检察官惩戒信息相对公开,推动此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
    60  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规范发展
    谢 剑 史立梅 金森英
    2023(9):59-62.
    [摘要](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规范化建设不足问题也日益突出。线索来源不规范、调查核实不规范、审批流转不规范、检察建议制发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检公益诉讼的边界范围,提升调查核实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制定流转程序、增设流程监控等措施规范审批流转,促进检察建议案件化,解决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规范化建设问题。
    61  规范性文件行政检察初探
    温 辉
    2023(9):43-46.
    [摘要](6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对检察机关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进诉源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法院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案件的监督是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促诉源治理的新路径。检察机关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案件,应依职权启动,针对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可审查性认定错误,导致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检察机关通过抗诉方式予以监督;对原告依据行政诉讼法第53条一并请求审查规范性文件,法院应审查而未予审查的,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可审查性认定错误,没有导致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以及对认定规范性文件不合法,法院在裁判生效后没有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的,提出检察建议。
    62  关于涉军民事诉讼能动检察的思考
    张梦星 唐效云
    2023(9):35-38.
    [摘要](5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加强涉军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维护国防军事利益和军人军属、军事单位的合法权益,是司法系统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的重要职责。涉军民事诉讼具有所涉法益复杂、当事人及相关主体中军人军属的权利义务失衡、军事单位相对封闭等特点,在当前的检察监督工作实践中,军事检察机关单独开展监督及军地检察机关协调合作开展监督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应明确监督适用范围、细化依职权与当事人意志启动方式、完善听证结构与听证程序,并通过不支持监督和引导和解实现监督分流,以完善涉军民事诉讼“主动作为、协同配合”的能动检察监督新模式。
    63  危险作业罪的“现实危险”认定问题
    王宪峰 方裕安
    2023(9):3-6.
    [摘要](1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危险作业罪入刑,突破了安全生产领域犯罪的立法技术、立法理念,使业务危险犯与过失结果犯并列设置,并在罪状描述中首次使用了“现实危险”的概念。由于当前司法解释空白,理论观点纷呈,司法实践做法不一,危险作业罪的适用面临诸多困惑。应从不同维度判断“现实危险”:在评价逻辑层次上,“现实危险”应具有现实性、具体性、紧迫性和严重性;在评价体系上,应对“现实危险”进行规范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模式上,应构建专业评价司法审查的判断模式。
    64  检察公益诉讼单独立法的必要性和路径分析
    刘 鹏 闵晶晶
    2023(7):63-66.
    [摘要](9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2017年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已经逐步成长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定盘星”“压抢石”。但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推进,缺少检察公益诉讼单独立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阻碍了公益诉讼健康发展。从检察机关宪法定位、公益诉讼基本性质和公益保护实践需要出发,有必要先行对检察公益诉讼单独立法,待时机成熟,各方共识进一步形成后,再适时制定公益诉讼法。
    65  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价值、类型及标准化构建
    安 阳 王焰明 刘东杰
    2023(7):55-58.
    [摘要](8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织密法治监督之网的法治责任和优化行政检察格局的检察责任,应围绕行政执法违法展开,不宜介入解决纠纷违法和制定规范违法。检察机关应先行建设监督机制、多元运用监督方式、数字赋能法律监督,有效规范监督工作的开展。
    66  虚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检察监督的实践困境与纾解
    娄 云 王敏利
    2023(7):48-50.
    [摘要](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通过仲裁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经济便捷的纠纷解决机制,但由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内部审查不严,现有外部监督模式漏洞较多等原因,导致利用虚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频发。检察机关对虚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进行监督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检察监督实践中存在的线索来源不畅、调查核实能力不足、监督实效不高等问题,应从探索主动监督的模式、强化调查核实能力、做好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纾解。
    67  中国式微罪记录封存制度之构建
    李 勇 曹艳晓
    2023(7):31-34.
    [摘要](1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我国犯罪轻缓化趋势使得刑法结构由重向轻位移,轻罪治理体系渐次形成,但“一刀切”的前科制度导致刑罚附随后果过度扩张,后端治理失灵。借鉴域外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应采取循序渐进的立法策略,承袭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先进行微罪前科封存立法,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扩大封存范围;设置梯度式考验期,犯罪记录封存后严格限定在刑事规范评价之内,不得用于非规范性评价,从而构建承载犯罪预防、权利保护、社会治理三重功能的中国式微罪记录封存制度。
    68  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建议
    刘丽娜
    2023(7):3-8.
    [摘要](7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平衡私权保障与公共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当前因对其适用条件缺乏明确法律规定,实践面临公权介入领域过宽或过窄、支持民事公益诉讼与支持起诉概念混淆等问题。建议进行体系化构建,包括确立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范围、扩充支持起诉对象、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引入涉案企业合规机制等内容。
    69  检察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健全与优化
    张梽功
    2023(5):73-76.
    [摘要](6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公务员分类改革的深化,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制度从无到有并日趋完善。实践中,检察技术人员专业化建设在职位、能力以及发展路径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检察机关推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遵循“专业化”逻辑完善检察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即按相关标准和范围设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并改进相关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制度,从而为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技术支撑。
    70  驳回诉讼请求行政判决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判断
    张相军 韩成军 高鹏志
    2023(5):49-53.
    [摘要](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行政判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执行标的是司法判决还是行政决定存在认识分歧,由此引发适用强制执行“司法裁判”申请期限的2年,或是适用强制执行“行政决定”申请期限的3个月之争。对此,理论和实践均存在不同观点,并且法律及司法解释也未作出明确规定。为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应改变以执行标的作为适用何种强制执行程序的判断依据,回归驳回判决本身的司法判决属性,进而适用司法裁判执行程序以及2年的强制申请期限。
    71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分类分层处理的检察进路
    赵 玮 吴慧敏
    2023(5):3-7.
    [摘要](9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时,坚持分类分层处理的思路,对于适应案件形势发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开展追赃挽损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按照先分类后分层的方法,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上不同环节、类型的犯罪行为,区分比罪与彼罪的界限,精准适用罪名:对于同一层级的行为人综合考量地位作用,准确认定刑事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分类分层处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需要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沟通联系,并合理分案处理,共同推动落实。
    72  检务督察的权力边界与能动督察的完善
    吕 献 潘 聪
    2022(23):73-76.
    [摘要](4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务督察作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机制,与纪检监察、案件管理和机关纪委等监督权之间存在权力界限不明的问题,导致各监督权无法发挥职能优势,形成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合力。需要厘清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行为监督与案件监督、检纪监督与党纪监督的权力边界,在此基础上,推进构建督察一体化,并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能动性、全过程性检务督察。
    73  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的基层实践与思考
    赵永惠 马 延 黄喜程
    2022(23):65-68.
    [摘要](3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促进社会治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分析青海省海东市检察机关制发的检察建议,发现检察建议在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效用显著,在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消除隐患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参与社会治理意识不强、质量不高、激励不够等短板,需要在助推社会溯源治理、聚焦专业严把关建环节、督促落实等方面进行完善,进一步增强其专业效能与社会效果。
    74  涉银行卡信息网络犯罪的刑事认定与治理
    曾晓军 张凤京 蔡超嵘
    2022(23):26-29.
    [摘要](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涉银行卡信息网络犯罪集中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对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但偶尔以提供信用卡形式进行帮助的行为,仍应定性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针对“跑分”行为人使用多个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软件转移资金性质不明的款项,可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进行认定。在依法严惩的同时,既要理性平衡司法投入和产出,保持刑法谦抑性,又要坚持前端延伸,有效跟进综合治理。
    75  企业合规改革中的模式选择
    闫利国
    2022(23):19-22.
    [摘要](3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当前,企业合规改革全面深入开展,逐渐探索出了"不起诉+检察建议"和合规考察两种模式,实践中对于不同模式在选择和适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企业合规改革模式选择应形成一定的判断标准并坚持相关基本原则,综合考虑犯罪情节、量刑建议、企业类型、企业意愿等因素。同时,针对不同模式应当选择不同的程序,推动企业合规改革取得实效,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76  执法司法办案平台应用的地方实践与思考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信息中心
    2022(23):3-6.
    [摘要](4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机关执法司法办案平台是检察业务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检察机关重要的生产工具。执法司法办案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对检察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贵州省检察机关在开展流程办案、智能辅助办案、跨部门政法协同办案、大数据法律监督和职务犯罪侦查等执法司法办案系统建设及应用实践中,在应用意识、业务与技术融合、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要加强专业人才建设和技术保障;要主动作为,擅于总结制度机制的问题,并进行逐步针对性完善。
    77  论“案 - 件比”评价指标的丰富内涵
    申国军
    2022(21):73-77.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被社会各界誉为“司法办案质效GDP”的“案一件比”评价指标经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该指标具备人民性、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内涵。“案一件比”评价指标产生渊源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概念本身符合程序与实体正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设计架构包含多项诉讼环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司法办案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随着对“案一件比”评价指标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其必将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发展方面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78  非法窃取比特币的刑法定性
    吴春妹 李长林 王星云
    2022(21):30-33.
    [摘要](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认定非法窃取比特币行为性质,必须先解决比特币能否成为刑法意义上财产的问题,即比特币所附着的支配权益能否成为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比特币的财产属性是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法秩序要求而不断变化的。当前,我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而个人支配的比特币也不能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在比特币无法认定为财产的情况下,非法窃取比特币的行为,需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予以规制。
    79  以“四个一体化”推动完善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机制
    张谊山
    2022(21):22-25.
    [摘要](1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深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综合履职机制建设,是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实践。在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实践中,存在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领域发展不均衡、检察配置不充足、综合保护工作格局不完善、精准供给与预期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对此,需要坚持统筹思维,在案件办理、资源调配、工作开展、职能延伸等各方面推进一体化,以整体效能提升带动综合履职机制完善。
    80  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实践与思考
    戴哲宇
    2022(21):6-9.
    [摘要](3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贯彻实施民法典的重要使命。检察机关从强化理念引领、出台配套文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积极应对民法典实施带来的新挑战。从目前的实践状况看,民法典实施后各项民事检察工作运行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案件质效不高、法律适用有待统一、工作机制不健全、执法能力不适应等问题。对此,应当从司法理念、立法配套、沟通配合、制度基础、执法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8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检察履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田云鹏
    2022(21):3-5.
    [摘要](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江西省检察机关不断强化以检察履职助力国家治理的政治责任、法治担当,以推进诉源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更新落实司法检察新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考核评价追责机制,既立足办案做好源头防控、矛盾化解工作,又发挥督促保障作用,广泛汇聚社会治理合力,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以更深融入社会治理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2  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陕西实践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2022(19):69-72.
    [摘要](6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陕西省检察机关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支持,以持续落实最高检系列检察建议为切入点,主动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保障”的检察建议办理社会化工作大格局,多措并举、强化协作、全力推进,依法能动履职,以“我管”促“都管”,积极探索检察建议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检察建议工作陕西特色,以检察建议助推省域社会治理,为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83  虚假公证检察监督探析
    张国军 王以曼 唐 茜
    2022(19):45-47.
    [摘要](4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公证机构依法作出的公证证明具有法律效力,特别是公证债权文书,可不经审判机关审判,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公证文书确实起到了节约司法资源、减少矛盾纠纷的作用。但近年来虚假公证频发,暴露出公证机构在行使公证证明职能中存在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虚假公证进行监督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但虚假公证检察监督实践中存在困境,应从前移监督关口、拓宽线索来源、强化精准监督等方面对虚假公证进行检察监督。
    84  犯罪结构变化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落实
    徐 彪 陈玉苹 梁风培
    2022(19):29-32.
    [摘要](7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随着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严重犯罪比例减少,轻罪案件比例增加,新类型犯罪大幅增多。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结构变化的积极回应,对逮捕羁押泛化的纠编,对司法理念和社会认识提出了顺势而变的要求。检察机关要持续强化检察职能作用,从办案理念、办案方式、办案规范、配套制度、考核机制等多方面推动和深化司法政策的落地落实。
    85  检察权运行内部监督制约的体系构建
    李令新
    2022(19):19-23.
    [摘要](11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检察权运行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覆盖不宽、参与不深、协同不紧等问题亟待破解,宜在全面考量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的建构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建构起左右联动、上下一体的立体监督制约体系。具体而言,应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内部监督制约体系,即:以构建立体式监督制约模式为目标,拓宽检察权管控的渠道范围;以深化一体化监督制约建设为导向,确保检察权运行的正确方向;以推进全程型监督制约建设为主线,实现检察权运行的生态平衡;以优化日常性监督制约建设为落脚,提升检察权管束的实际效果。
    86  减刑假释案件全面审查的重点
    张书铭
    2022(19):3-6.
    [摘要](9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减刑、假释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对减刑、假释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要坚持对交付执行后的一贯表现审查和原案犯罪性质、情节等情况的审查并重,主观改造审查和客观改造审查并重,依法从严审查和当宽则宽审查并重,实体审查和程序审查并重,减刑、假释案件的事实证据审查和调查核实并重,优化全面审查的办案方式,注重收集、固定证据,完善证据链条,维护刑罚执行公开公正。
    87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入罪边界与出罪空间
    毛宽桥 郭孝玲
    2022(17):60-63.
    [摘要](16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设立填补了性犯罪立法的理想版图。将该罪出台视为性同意年龄的限制提高难以实现逻辑自洽。作为性犯罪体系中相对轻缓、缺乏强制性因素的新罪,厘清其保护法益为低龄未成年女性性自主权,有助于准确廓清入罪边界及出罪空间,将实质上不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行为排除于本罪之外,防止处罚范围失之于宽,也可有效避免刑法沦为道德纠偏的工具。
    88  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多元化路径探析
    陈 乐 季发明 赵曼玲
    2022(17):52-55.
    [摘要](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作为法律实施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是我国相关法律规范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政策依据。在“诉讼程序空转”问题突出、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足的当下,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理应通过加强行政检察监督对此作出回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坚持办案主体上下联动、促进参与主体协调配合、探索化解方式多管齐下、实现化解效果有机统一四个维度建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多元化路径,将权力监督、权利救济、争议化解统一于新时代行政检察之中。
    89  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的审查思维与方法
    史笑晓 陈 诚
    2022(17):43-47.
    [摘要](11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民事生效裁判监督在民事诉讼监督业务中居于核心和基础性地位,监督方式的相对刚性更能发挥引领法律适用的积极效果,但是实践中也更易于暴露上下级检察机关认识不一致的现象,对案件的审查和把握依然存在改进空间。办理案件中,应当把握“一个中心两个辐射点”的审查思维,坚持对公权力监督的审查思维,并以此辐射到对案件的全面审查和正确把握对私权利的救济上;审查方法上,可以参考适用“五步审查法”,第一步固定争议焦点、第二步优先和重点审查法律适用、第三步关注事实认定中的法律适用(交叉问题)、第四步结合法定性和必要性审查程序违法、第五步对事实认定中的其他问题合理尊重审判规律。
    90  重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析
    刘 惠 付 强 霍晨雪
    2022(17):29-33.
    [摘要](10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现阶段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重罪案件中存在适用率低、不同类型案件适用效果差异大、控辩双方协商性不足以及理论认知偏差等问题。可通过构建梯度化量刑建议制度、完善控辩协商机制,做好证据开示工作,发挥值班律师优势,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重罪案件中更好地适用。
    91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诉讼衔接机制的优化路径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 检察服务中心
    2022(17):3-7.
    [摘要](1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理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诉讼衔接机制过程中,应当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公益属性;磋商作为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予以督促;不应完全坚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优先论,应当有条件地划定例外情形,可以在磋商未果后赋予行政机关选择商请社会组织或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作为后顺位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主要通过支持起诉、协商调解等方式参与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中。
    92  行政赔偿案件检察监督实务探究
    毛宽桥 郭孝玲
    2022(15):57-60.
    [摘要](5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赔偿案件的受案范围、适格原被告、证据规则、裁判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新规定,这将对立案、载判、执行等环节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原解释在对适格被告、赔偿范围、判决内容等问题上的疏漏,解读新解释的特色亮点,并建议检察机关应发挥“一手托两家”的优势,既要对生效裁判立案、审理和裁判等环节进行审查,也要关注生效赔偿裁判的执行情况,以能动检察参与诉源治理工作。
    93  民事虚假诉讼监督中刑事笔录的证据效力
    陈 乐 季发明 赵曼玲
    2022(15):49-52.
    [摘要](15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在刑民交叉且刑民同步查办的虚假诉讼案件中,由于刑事证据和民事证据之间的差异,刑事笔录在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中的证据效力问题受到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争论。刑事追诉过程中产生的讯问、询问笔录在民事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中当然具有证据能力,且应属于言词证据。其中当事人的“自认”在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中具有较高的证据效力,但其不能单独作为证据使用。作为证人证言,刑事笔录应成为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的重要证据材料用以启动再审程序,在此过程中并不需要证人到场接受法宫的调查询问;除此之外,对刑事笔录仍应按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进行审查,并与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可作为民事虚假诉讼生效裁判检察监督的证据使用。
    94  认罪认罚案件常见罪名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标准
    刘 惠 付 强 霍晨雪
    2022(15):29-32.
    [摘要](26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推进为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实践中,认罪认罚案件相对不起诉却存在整体偏低且适用不均衡的问题。总结北京市检察实践经验,可发现认罪认罚案件中相对不起诉适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统一的适用标准。鉴于认罪认罚案件集中在危险驾驶罪、诈骗罪等7种常见罪名,应逐类研究这7类案件的相对不起诉适用标准。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时,综合考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充分考虑相对不起诉是否有利于被不起诉人改过自新,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基本要求。
    95  少捕慎诉慎押检察实务贯彻路径
    王彦春
    2022(15):21-24.
    [摘要](6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少捕慎诉慎押要求填重速捕、追诉和羁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刑事诉讼秩序、公正、效益的价值功能。针对当前检察实务中存在的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种种问题,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质化适用、涉案企业合规不起诉以及社会危险性的实质化审查等予以针对性解决,使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成为实际指导办案的有效方法论,从而提升办案质效,强化诉源治理,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96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价值与实践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 检察服务中心
    2022(15):3-8.
    [摘要](5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是检察机关新时代的创新制度,3年多实践,检察信访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其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和司法价值日益彰显。面对纵深发展中诉源治理工作有待强化、创新开展信访工作动能稍显不足、实现信访数据化共享有待加强、控告申诉检察队伍能力急需提升等难点和问题,需要从构建“一体化”信访工作格局、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控告申诉检察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
    97  “案 - 件比”合理区间解析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案管办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联合课题组
    2022(13):73-76.
    [摘要](6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保障“案——件比”长期健康应用,需开展合理区间测量和管理,“案一件比”合理区间需要通过影响因子来测算,依靠近期历史数据测算“案——件比”指标管理边际,以此确定“案——件比”阀值。当前以排序法、通报值为代表的“案——件比”应用是缺乏可供参考“目标区间”的折衷之举。“案——件比”合理区间是保持指标长期健康应用的关键,以刑事检察“案——件比”为例,结合办案实际核算合理区间,并根据影响因素适时修正,对“案——件比”合理区间予以实证解析。
    98  以“寻保传”活动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发展实践
    高 洁
    2022(13):57-60.
    [摘要](5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陕西省检察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开展“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牢牢抓住公益保护核心,加强革命文物司法保护,提升公益诉讼检察治理效能,为公益诉讼发展注入新动能。
    99  民事检察监督听证程序的完善路径
    王玄玮 刘晓虹
    2022(13):43-45.
    [摘要](4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民事检察监督听证是在监督程序中通过听取当事人意见,引入社会群体的沟通对话,进而查清案件事实并促进服判息诉或纠纷化解的制度安排,对于民事检察监督的公开性、公正性以及可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云南省民事检察听证实真观察和械理的基础上,总结听证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从听证前准备程序、听证程序以及听证评议程序三个方面、九个详细的可视化路径对听证程序进行细化和规范。
    100  接码平台相关方行为的刑事定性
    吴启航
    2022(13):27-30.
    [摘要](8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接码平台相关方通过接码平台大量获取手机号和验证码,并据此批量注册转化成互联网账号,源源不断地为下游黑灰产业“输血供粮”,为黑灰产从业者统起了隐匿身份的巨大屏障,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和法益侵害性。现阶段对接码平台相关方行为的刑事规制仍待加强,可通过分析接码所涉主体、运行过程等,区分实名卡和非实名卡,以对接码平台相关方行为予以精准刑事定性。

    微信公众号

    网站二维码